从核心技术到能源储运 长城汽车已为燃料电池车型落地打牢基础
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载体,氢能不仅被誉为新能源汽车的终极解决方案,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终端能源形式之一。据世界氢能委员会预计,到2050年氢能将承担全球18%的能源终端需求,并创造超过2.5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燃料电池汽车将占全世界车辆的20%-25%。
正是预见到氢能技术光明的发展前景,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其上升为国家、城市战略进行重点扶持,我国也不例外。在2019年两会期间,推动加氢、充电设施建设等若干项内容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大力发展氢能已被按下“快进键”。
而在前不久举行的WEY三周年品牌之夜上,WEY品牌宣布将于2022年推出首款燃料电池车型,实现长城汽车“清洁化”发展的进一步落地。如果时间上完美达成,长城汽车将成为首批推出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中国车企。不过,如今距离实现这一目标仅剩下两年时间,长城汽车真的能够做到吗?
事实上,作为中国汽车企业的领军者,长城汽车早在2016年初便成立项目组,开启了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工作,目前已投入超过20亿自有资金,拥有多项达到国际水平的技术储备。可以说,其在氢能方面的布局之深厚,足以支撑长城汽车抢先推出氢燃料电池乘用车。
在人才方面,长城汽车已组建起一支总人数达到330人的氢能研发团队,包括外籍专家56名,博士34名,硕士124名。并同步在保定、上海、德国慕尼黑、日本横滨、加拿大温哥华五地建立研发中心,协同国际一流人才共同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及市场化进程。
在硬件设施方面,长城汽车于2018年6月建成并运行国内领先的氢能测试中心,测试试验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中心涵盖国内首座104MPa高压氢气循环测试实验室、国内首座70MPa液态储氢加氢站、国内首座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测试实验室、国内首台6轴储氢瓶缠绕机、国际领先燃料电池测试实验室等一系列世界级高端研发设备。
值得一提的是,为支撑、引领我国氢能领域技术创新,长城汽车将该测试中心向整个行业开放,其他车企也可在这里进行诸如储氢系统安全验证、燃料电池系统测试、整车测试等工作。以往,许多国内企业不得不前往国外进行相关测试工作,背后的时间成本极高,而长城汽车这种开放共享的做法,无疑会进一步推动全行业的产品验证和技术方案的落地。
得益于强大的研发团队与领先的硬件研发设施,长城汽车在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积累了高功率燃料电池堆技术、高性能膜电极技术、峰值输出功率为95kW的燃料电池系统、70MPa Ⅳ型储氢瓶开发技术、世界级无油空压机开发技术、世界领先的深冷压缩加氢技术等多项技术储备,这些都是长城汽车2022年推出首款燃料电池车型的基础所在。
95kW燃料电池系统
长城汽车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系统峰值输出功率达95kW。该系统严格遵循V模型开发流程,完整覆盖设计需求及测试验证要求;精密的控制策略及系统设计,满足高温工况持续运行及怠速低温工况持续运行;高度集成一体化设计实现超高系统功率密度;通过简化氢气循环设计,提升系统效率;多功能电子温控系统及高效热管理系统设计,满足全工况下冷却安全需求,可实现-30℃低温冷启动。除了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及相关核心部件的开发上具有先发优势,长城汽车还将目光聚焦于氢能源供应链体系,并打造了国内首座液态储氢加氢站。与充电桩制约着纯电动汽车普及一般,加氢站网络的建设,将是燃料电池汽车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氢能源的供应同样需要及早布局。
据悉,从车企背景出发,长城汽车并不完全参与整个加氢体系,而是主要聚焦在加氢协议与加氢站系统集成方面,帮助建立健康高效、低成本的氢能产业,实现大规模、稳定高频的氢气供应。
由于气态高压氢长距离运输成本高,而液氢对运输距离不敏感,结合实际应用与运输,长城汽车认为应通过可再生能源制取氢气并进行液化,建立区域性氢能调控站,一来在交通领域为燃料电池汽车实现规模化加氢,二来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石化能源的使用,从而减小环境污染。
从燃料电池汽车相关核心技术,到氢能源储运,长城汽车均已率先布局,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即可体验到中国汽车品牌推出的燃料电池乘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