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汽车市场猫腻多 篡改里程投诉占一半多
资料图:交通。陈超 摄
当心!二手汽车市场猫腻多
花10多万元购买的二手汽车,居然发生过高山翻车事故,几近报废;显示9万公里的里程数,调查后发现实际里程已超过20万公里……二手汽车市场猫腻多多,往往让消费者防不胜防。昨天,省消保委专门召开了二手车经营者公开约谈会。
据了解,2017年,全省消保委系统共受理关于二手汽车消费投诉459件,比2016年的342件同比上升了34.2%。省消保委认为,浙版新《消法》涉及“二手车”相关条款落地难的主要原因,是二手车经营者违法成本低,二手车交易合同不规范,车辆真实车况缺少权威第三方法定机构的检查、检测。
459起二手汽车投诉
篡改里程的占一半多
去年6月,省消保委接到湖州一消费者投诉,称其5月10日在杭州某二手车市场以35万价格购得宝马525Li二手汽车一辆,当时车辆里程表的数据为53000公里;后经宝马4S店查实,截至2016年2月18日,里程数已达85241公里(2016年2月18日是该车辆最后一次在4S店保养维修的时间,其后里程数无法查实)。
另一起投诉中,一位消费者购买到二手车时,车辆显示里程为9万公里;但去4S店调查发现,该车最后一次在4S店保养时,其记录显示里程已达20万公里,而该记录距消费者购买车辆已经有一年多。
在去年459件投诉中,篡改里程数的投诉有241件,占投诉总量的52.5%。车辆里程数是二手车价值的重要参考标准,而目前车辆里程数有据可查的只有那些在4S店进行保养的车辆。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很难去4S店查实该数据,而二手车的经营者,据悉可以利用一些手机APP对车辆4S店的保养信息进行查询,经营者往往利用这些信息的不对等性,擅自更改车辆里程数,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
花钱买了重大事故车辆
不知情成了经营者借口
2017年9月,消费者刘某在杭州汽车城花16.5万元购买了一辆2014年产的二手歌诗图,后通过查车辆保险记录发现,该车发生过高山翻车,光修理费就高达近19万元,相当于买了一辆近乎报废车辆。
一些经营者卖的二手车大部分是自己负责检测,检测的专业性和真实性很难得到保障。在利益的驱使下,二手车经营者对车辆事故信息存在故意隐瞒情况,导致消费者在购车过程中很容易购买到有质量隐患的事故车、泡水车等。一旦发生纠纷,经营者则往往以不知情作为借口。
按《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销售的二手汽车安全性能良好;自开具二手车销售统一发票之日起六十日内或者行驶里程三千公里内(以先到者为准),二手汽车发生安全性能故障的,经营者应当承担包修责任。但在实际购车过程中,二手车经营者往往只能保证车辆能开,性能无法保证,造成消费者往往在购买二手车后第一时间去4S店或者专业维修店对车辆进行维护保养,费用从几千元至上万元不等。此外还存在车辆故障多次维修、不能修复、拖延时间超出保修期等现象。
二手车经营中还存在合同不规范逃避责任、虚构车源骗取定金、巧立名目重复收费、按揭还贷暗藏猫腻等问题。